Store Stock:
Description
高愛倫:「這是一本『感覺』多於『觀點』的書,絲毫不掩飾憂鬱症帶來的混亂,或許這樣的真實,更可讓鬱友或照顧者相互揣摩如何幫助對方,及如何接受對方的幫助。」
★ 第一人稱剖析憂鬱者的內心獨白,更是一本與自己的和解之書。
★ 180天的憂鬱紀實,陪你擁抱不完美的自己。
★本書要送給被下列問題困擾的你:
.外表看起來開朗,內心卻陷入低潮。
.習慣用「微笑」隱藏不舒服的感覺。
.聽到「加油」、「想開一點」時,會覺得更疲憊。
.親友正處於憂鬱中,不知如何跟他相處。
.很怕跟憂鬱症患者對話,擔心一開口會刺激到對方。
◆故事是這樣開始的……
最初,高愛倫在專欄中分享「如何和憂鬱症患者相處」時,大家都以為她在寫朋友經驗。
沒想到,文章正是在影射自己。整天笑臉迎人的她,那時已陷入二度憂鬱。
本以為走過第一次憂鬱症後,人生就會順風順水,
高愛倫真切以為,從此沒什麼困境能再阻擋自己走向美好。
然而,日子裡的歡樂頌莫名其妙開始走音,她再度陷入憂鬱,還是帶著微笑的憂鬱症!
這是一種沒有社交障礙,看起來開朗明亮,但在無人的暗處,卻總是感覺低潮的憂鬱症狀。
外人只看到她的面帶笑容,其實她的內心正陷入谷底,但她沒被打倒,決心振作。
於是,透過「書寫」,她以第一人稱記錄這段過程,是手札也是經驗分享,
而翻開本書的你,將能了解:
.憂鬱症到底是什麼?
.如何選擇適合的醫生?
.為什麼不能擅自停藥?
.朋友來約,見或不見?
.該如何陪伴憂鬱症患者?
.如何透過活動,讓自己振作?
.出現藥物副作用時,怎麼辦?
高愛倫想說的是,憂鬱症並不可怕,也非不治之症,
選擇適當的治療,敞開心胸接納你的醫生,就算服藥也無妨,
只要記得,不論我們是走曲線或直線,目的都是為了到達「好」的定點。
不管你幾歲,人生總有悲歌,那些安靜的蒼涼,也許有人聽得到,也許有人聽得懂,
但是陷在鬱境裡的我們,必須盡可能學習轉音。
最後,她想說:「我正在找回我的笑容,你呢?」
【隨書附贈】高愛倫x IG人氣圖文創作者「有隻兔子」,跨界合作「手繪解憂小卡」2款
本書特色
1. 由憂鬱症患者親自撰寫,提供最真實的分享。
2. 以患者角度,提供適合憂鬱者的各種建議。
3. 以親身經驗幫助憂鬱者打氣,幫助重拾健康,回歸生活。
名人推薦
國內名家一致推薦
(依姓氏筆劃排列)
王尚智|時事評論家
李麗芳|台視首席導播、金鐘金曲金馬導播
林靜如|律師娘
洪仲清|臨床心理師
陳念慈|前民生報總編輯
張小燕
張曼娟|作家
鄭淳予|腦科學博士暨神經科臨床醫師
蘇絢慧|諮商心理師、作家
賴佩霞|作家、心理諮商師
各界好評
讀著新書裡的篇章,好幾篇讓我有嘴角忍不住上揚的感覺呢!愛倫姐有點像是『憂鬱症的DJ』,這回將憂鬱症重新選曲、組合出許多面對與相伴的不同旋律。離開了那些愁眉緊鎖與針鋒相對,我聽見了天使在耳邊的呢喃與祝福。──王尚智,時事評論家
高姐重情重義,朋友不經意的說出需求或是想法,她聽到耳裡、放在心裡,就會在能力範圍內幫朋友圓夢!也許,是她的廣結善緣,也掏心掏肺的太操勞了?高姐,當妳完全從憂鬱症走出來時,一定要好好做幾道拿手菜,我很想念,想念那時如沐春風的妳!──李麗芳,台視首席導播、金鐘金曲金馬導播
在一定距離間,相伴走了四十年,所以當她說看醫生吃了五個月抗憂鬱的藥,情況穩定後,我要和愛倫說:「拒絕和充滿負面情緒,只會說垃圾話的朋友往來,是妳不美好的此刻,還能微笑對抗憂鬱的唯一選擇!」──陳念慈,前民生報總編輯
其實這本書,高愛倫不只是在談她的病,她是在告訴我們,一旦得憂鬱症,該怎麼生活。你可以去看醫生,你可以去依靠藥物,但最重要的,你要有個家人或朋友可以依靠。更重要的,你可能要「靠自己」。──張小燕
愛倫姐是影劇圈最有品格的總編輯,也是熟年族群極有風格的溫暖典範。走過憂鬱的沙漠,必然能尋到美麗的綠洲。──張曼娟,作家
憂鬱不可怕,但無知很可怕,作者在書中句句用親身血淚道出的實話,力道之強足以粉碎恐懼和歧見,讓我們重新理解憂鬱,獲得彼此溫柔以待的能量!──鄭淳予,腦科學博士暨神經科臨床醫師
我們的生命都會有壞掉需要修復的時候,高姐的柔韌,讓人看見修復的勇氣。──蘇絢慧,諮商心理師、作家
作者簡介
高愛倫
她不喜歡重複的事,又想無壓力地照顧舊愛新歡,因而以食會友,家裡長年熱鬧,人文薈萃。新聞界的資歷讓她退休前後,都擁有最受藝人信賴的美譽。
她個性豁達樂觀,記者與作家都是最愛的選擇,來生的願望是做最優女丑,讓天下人都因她而開懷。這樣個性的人,出版的書也都是陽光讀物,為什麼憂鬱症卻二度纏身?
原以為戰勝第一次憂鬱症後,自己可以成為開心軟糖,讓生活處處可口,沒想到復發的憂鬱症將她打回原形,並在朋友社群中銷聲匿跡。
她說:「被憂鬱症整垮跟吃稀飯噎死一樣,不是悲劇,是荒謬劇,務必小心應對,阻止遺憾。」在主動且積極接受治療的同時,她如實記錄這段如同撞牆混亂期的生活。
《我微笑,但不一定快樂》雖然不是醫學專書,但書中毫不隱藏憂鬱症的情緒翻騰,透過這樣的真實陳述,她希望那些「高愛倫的病友」和照顧者,都能得到叮嚀提醒,落實幫助對方,及接受對方的幫助。
資歷:《大成報》總編輯、《民生報》總監
著作:《快樂不怕命來磨》《此刻最美好》
專欄:《50+高愛倫專欄》